缺血性,病灶,低密度,中心,老人

提問: 腦梗塞 問題補充: 我家老人(50多歲)最近由于睡覺著涼,出現左手手指冰涼等中風情況,到醫院進行檢查,照CT。CT 檢查診斷報告書顯示:影像表現:頭顱形態,大小及顱骨結構未見異常。右側半卵圓中心點狀低密度影。腦室系統及蛛網膜下腔無異常擴張,變窄,中線結構居中。印象:右側半卵圓中心腔隙性梗塞。由于醫生態度的原因使得我們沒有了解到病情的程度及恢復時間等情況,請大家幫幫忙,上述診斷書醫學術語具體是什么意思?要是及時用藥的話大概用多長時間能恢復健康?謝謝了2010-04-30 10:05 口服藥是否需要長期服用,還是只是服用一個階段,我父親現已服藥15天,感覺恢復的不錯,是否需要繼續服藥鞏固,不服藥會不會留下什么后遺癥,謝謝 医师解答: 一、關于診斷書上的醫學術語:1、主要的病理表現為:右側半卵圓中心點狀低密度影。半卵圓中心是腦腦白質的部分,因在大腦切面上呈半卵圓形而得名。低密度影,是缺血病灶的特點,而高密度則多為出血性疾病所致。點狀低密度影,是說缺血灶很小,呈點狀,所以這是腔梗的表現。2、頭顱形態,大小及顱骨結構未見異常,說明頭顱及顱骨是正常的,無病變。3、腦室系統及蛛網膜下腔無異常擴張,變窄,中線結構居中,說明腦室大小正常,無顱壓增高、腦萎縮等表現。4、右側半卵圓中心腔隙性梗塞:腔隙性梗塞,簡稱”腔梗”,是指顱內直徑0.1-0.2毫米,因小動脈硬化、閉塞造成的腦組織缺血性微梗死。因缺血,梗死的腦組織液化后被吞噬細胞清除,形成小的腔隙。因病灶小,所以一般較少引起癥狀。二、關于老人的病情:老人診斷為右側半卵圓中心腔隙性梗塞,這是腦梗塞中最輕的一種表現。腔梗多發生在中老年人,由于梗死面積較小,臨床癥狀較輕,可有一側面部和上下肢的麻木或無力、言語不清、頭暈、嗆咳等,部分患者可無不適癥狀,僅在影像檢查時發現異常。一般腔梗患者預后良好,但容易復發。如腔梗反復多次發作,就有可能導致腦功能受損,引起血管性癡呆等。 三、防治方法:腔隙性梗塞,應按腦梗塞等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1、改善腦循環,增加腦血流量: 可用血塞通O.4g + 5%葡萄糖靜滴 1次/日; 10~14天1療程。或用維腦路通600mmg+丹參20ml+胞二磷膽堿0.75+5%葡萄糖250ml靜滴 1次/日,10~14天一療程。2、平時口服藥物:1)防止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滯性:可用阿斯匹林 75mg/日服;或拜阿斯匹林100mg /1日服。2)血塞通膠囊:每日3次,每次1-2粒;銀可絡(銀杏葉片)為改善腦代謝藥物, 80mg 3/日。或步長腦心通:一日3次,每次3~4粒。告訴老人,不必太擔心,腔隙性梗塞是最輕的梗塞,只要積極治療,癥狀是會改善的,重要的是注意預防腦動脈硬化及腔梗的復發。所以,除了藥物治療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十分重要。飲食上應低鹽、低脂、戒煙、限酒等,避免過度勞累,精神緊張;保證睡眠,避免寒冷刺激,并要適當運動等。同時檢查有無血壓、血糖、血脂增高等心腦血管疾病易患因素,并積極防治。補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rget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