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患者,肺癌,靶向,分子,酪氨酸

提問: 高度懷疑肺癌晚期,怎么辦? 問題補充: 老人76歲,高度懷疑肺癌晚期,左肺腫瘤,在肺動脈附近,直徑5工分,肺氣腫,主動脈及冠狀動脈硬化,醫生說不可以手術,因為年齡大,80%是惡性的,位置特殊,醫院不敢給穿刺,氣管鏡也不一定能取到東西,目前的狀況手術不可行,放療也不行,化療怕老人身體受不了,病人膽子比較小,目前本人不知道,就有點咳嗽,狀態也還算不錯,做為晚輩,不給他治療不甘心!治療他知道了精神就跨了,而且對身體也是有很大的傷害,不知道該怎么辦? 医师解答: 此答案由管理員代為選出有條件可去北京腫瘤醫院進行靶向治療。轉貼:近日,我國腫瘤專家介紹了肺癌分子靶向治療藥物研究的最新成果。專家指出,隨著醫學的進步,新的抗癌藥物已能夠延長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更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1.肺癌分子靶向治療新進展 近幾年來,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療取得了較大的進展,靶向治療新藥不斷涌現,在臨床試驗或正式臨床應用中取得非常鼓舞人心的結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 Erbitux)和BevIressa 、OSI774、Herceptin、IMC-C225 等,本文對這一新理念新療法作一綜述。 肺癌是目前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其治療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傳統的化療和放療由于缺乏特異性,取得療效的同時也往往給患者帶來較大的毒副作用。因此,選擇肺癌細胞特異的分子靶點,應用針對該靶點的藥物進行治療,在取得明顯療效的同時,又避免對正常細胞的傷害。這種高效低副作用的治療模式,越來越被腫瘤學術界和廣大患者所認同。近幾年來,隨著對肺癌分子生物學行為的不斷深入研究,發現了多個可用于治療的特異性靶位點,有多種靶向治療藥物已被FDA批準用于臨床應用或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研究,以下簡要介紹這一領域的一些主要進展: 肺癌分子靶向治療常用的治療靶點有:細胞受體、信號傳導和抗血管生成等,其中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是目前最為主要的靶點,有多種藥物均是針對此靶點,且在臨床試驗或臨床應用中取得很好療效。 肺癌分子靶向藥物主要有兩類,小分子化合物和單克隆抗體,小分子化合物常用的有:Iressa 和OSI774等;單抗類分子靶向藥物常用的有:Herceptin、IMC-C225和Bevacizumab等。 1 小分子化合物類分子靶向治療 1.1 Iressa Iressa 是一種口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拮抗劑,屬小分子化合物,2003年5月被FDA批準單藥用于經含鉑類或泰素帝方案化療失敗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EGFR高表達的腫瘤細胞侵襲性強、易轉移、療效差,患者預后不好。EGFR的表達與腫瘤細胞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有關,EGFR過表達的腫瘤細胞接受細胞生長信號,激活細胞內某些基因表達,加速細胞分化,釋放更多的血管生成因子和促轉移因子。抑制EGFR的過度表達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目前Iressa主要用于治療非小細胞性肺癌,對乳腺癌、前列腺癌及頭頸部腫瘤等也證實有效。采用單藥Iressa治療142例經含鉑類或泰素帝方案化療失敗的晚期NSCLC的臨床Ⅱ期試驗結果顯示:采用250mg/天劑量組的顯效率為14%,采用500mg/天劑量組的顯效率為8% ,女性和未吸煙者有更好的療效,采用ZD1839聯合化療,對化療沒有益處,因此,不提倡化療與ZD1839聯用[1];另有研究報道單藥治療化療失敗的晚期NSCLC可取得53%的疾病控制率[2];采用ZD1839治療NSCLC,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3];ZD1839聯合放療治療NSCLC,對放療有增敏效應[4]; Iressa的主要毒副作用為消化道反應和痤瘡樣皮疹,患者均容易耐受。 1.2 OSI-774 OSI-774 也是一種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拮抗劑,屬小分子化合物,2002年9月,美國FDA批準其作為標準方案治療無效的晚期NSCLC的二線或三線治療方案[5]。一項OSI-774單藥治療復治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Ⅱ期臨床試驗研究結果顯示:顯效率12.3%,穩定率38.6%;另有一項OSI-774單藥治療細支氣管肺泡癌的Ⅱ期臨床試驗研究結果顯示:顯效率26%[6],且患者均容易耐受。多項聯合化療藥物的臨床試驗研究也在進行之中[7,8,9],主要的聯用藥物有泰素D、健擇+順鉑,卡鉑+泰素。有些臨床試驗研究有了初步的結果:L. Forero[30]等聯合OSI-774、泰素和卡鉑治療9例惡性腫瘤患者,在第一周期的OSI-774治療前3天給予泰素和卡鉑治療,1例非小細胞肺部患者接近CR,1例非小細胞肺癌者和1例陰莖癌患者達到MR,病情穩定超過4個月,OSI-774無明顯增加化療的毒副作用。 1.3 其他的小分子化合物靶向治療藥物 其他的小分子化合物靶向藥物包括:CI-1033,一種不可逆的erb酪氨酸激酶抑制劑[10]; PKI166 、GW572016和EKB 569,均可同時抑制EGFR和Her-2的雙功能酪氨酸激酶抑制劑[10];SCH66336,一種蛋白激酶C抑制劑[11];LY317615,一種蛋白激酶Cb抑制劑[11];TNP-470,一種血管內皮抑素[11]; SU6668, SU11248, PTK787/ZK222584和ZD6474,均為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12, 13];SCH66336 和R115777,均為法尼醇蛋白轉移酶抑制劑,可特異抑制多藥耐藥蛋白1和蛋白2[14] 。這些小分子化合物靶向治療藥物治療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試驗研究均在進行之中。 在上海召開的第十一屆全國臨床腫瘤學大會暨2008年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上,19場教授見面會成了一道引人入勝的風景線,知名專家和參會代表們在這里直接面對面交流,會場幾乎一座難求。《腫瘤周刊》上期已經對部分教授見面會熱點作了介紹,本期繼續進行集中報道,內容包括肺癌靶向治療、胃癌化學治療、腫瘤姑息治療與疼痛規范化治療、惡性淋巴瘤治療等。 教授見面會熱點追蹤之——肺癌分子靶向治療 8月29日舉行的這場見面會主題雖然為如何選擇肺癌患者進行分子靶向治療,但兩位主持專家一上來就宣布,討論話題不限于此,因此本場教授見面會是在一種活躍“發散”的基調上進行的。大家的興趣所在已經遠遠超出了靶向治療患者選擇,甚者肺癌的靶向治療。限于篇幅,下面僅介紹部分討論話題。 主持專家:廣東省人民醫院 吳一龍 教授 上海市胸科醫院 陸舜 教授 1 吉非替尼治療需要選擇患者嗎? 參會者:目前似乎公認,肺癌治療中,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吉非替尼對EGFR突變者療效較好,但是有研究表明,吉非替尼與多西他賽治療相比,各亞組療效均相當。臨床上到底該如何選擇患者? 吳一龍:這涉及到我們如何全面細致地評價臨床試驗的問題。最初的吉非替尼臨床試驗針對所有患者,結果有效率為10%左右。隨著后續分析和進一步研究,人們發現女性、不吸煙、腺癌或EGFR突變者吉非替尼療效較好,如果依據EGFR基因突變選擇患者,吉非替尼治療有效率可達80%左右。但是最近的INTEREST研究又提出了不同看法:與二線化療相比,各亞組轉歸均相同。 我覺得應該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如果只想達到二線化療10%的有效率,吉非替尼治療時可以不選擇患者,但是要承受相應的“痛苦”,那就是醫師開出處方后,可能10例患者中只有1例有效,而如果按照突變選擇患者就可能達到80%的有效率。臨床醫師治療決策其實是“試錯”過程,治療如果有效繼續應用,無效則不用。在這個試錯過程中,保證10%還是80%的有效率,值得我們權衡。二線化療中我們之所以允許對10%有效率試錯,那是因為我們無法預先知道哪些患者對化療敏感,但對靶向治療我不同意對10%有效率試錯,那是因為我們可以預先知道哪些患者對其敏感。另外,從治療費用看,也不允許投入大量費用,卻只試出10%的有效者。 2 吉非替尼無效可換用厄洛替尼嗎? 陸舜:大規模研究發現,換用厄洛替尼并不是很好的解救方式,兩藥交叉耐藥程度很高,一種藥物如果無效,另一種也無效的可能性很大。吉非替尼耐藥的主要原因是EGFR基因第20外顯子突變,這種情況下兩藥均無效。也有很小一部分病例耐藥與劑量和效能相關,這種情況下,換一種抑制EGFR的藥物可能會有效,但這種情況概率非常小。 吳一龍:采用厄洛替尼作為吉非替尼無效的替代用藥,所謂有效者多為疾病穩定者。但是,這部分患者可能只是發展比較緩慢,即使應用原藥也可能穩定很長時間。所以,必須有確鑿的數據顯示換用厄洛替尼后多少患者可達完全緩解、部分緩解、SD。另外,還要看換藥后臨床癥狀有多少改善,即臨床控制率是多少。非常可惜,在這兩方面都沒有證據證明換用厄洛替尼有效,因此,目前不主張這兩種藥物互換。 3 吉非替尼失敗后還有何方法? 吳一龍:對吉非替尼治療失敗的患者,該如何治療?這是全球關注的一個問題。首先,可以根據治療失敗的不同機制,如耐藥基因T790M、c-met信號傳導途徑、胰島素生長因子受體基因,采用相應的抑制劑,這是目前國際上研究的熱點。其次可考慮抗血管生成治療,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還有,能否重新啟用化療?我們的研究發現,肺癌中既存在突變型細胞,也存在野生型細胞,用EGFR-TKI抑制突變型細胞后,野生型細胞就成為優勢細胞,這就給重新化療留出了空間。這些方面的相關臨床試驗正在開展中。 陸舜:也可能存在另外的吉非替尼耐藥克服方法,有人提出用細胞外單克隆抗體西妥昔單抗可能會逆轉耐藥,其可能的機制是,EGFR胞外結構域發生改變后使TKI無法與之結合,單克隆抗體能使其結構域打開,TKI可重新結合上去。另外,也有人提出EGFR“休假”假說,認為化療和TKI可序貫使用,化療后疾病進展者可改用TKI,TKI失敗后再重新用原來的化療方案,有部分患者還會有效。目前,也有相關臨床試驗正在進行。 4 小細胞肺癌的預防性全腦照射 參會者:局限期小細胞肺癌化療后達CR可進行預防性全腦照射,但去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報告,對于廣泛期SCLC患者,只要化療有反應,就可以進行PCI。怎么理解這種差異? 吳一龍:去年ASCO年會上的這項研究表明,廣泛期SCLC的這種PCI治療模式能給患者帶來顯著的生存獲益。另外,廣泛期SCLC患者生存期是非常短的,PCI后不至于出現神經系統毒副反應。相反的,局限期SCLC要達到CR后半年才進行PCI,這是因為局限期患者有可能會長期生存,要考慮PCI的長期副作用。 陸舜:2007年《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表的一項歐洲Ⅲ期隨機臨床試驗表明,對廣泛期SCLC患者進行PCI,能使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延長,后者的風險比下降達32%,生存獲益非常明顯。但這和局限期SCLC要求不一樣。局限期SCLC化療后達CR半年以上進行PCI,目的是使一部分患者得到根治,因此要求比較嚴格。在廣泛期SCLC治療中取得成功后,有理由去嘗試局限期SCLC達PR后提前進行PCI,相信未來臨床研究會有結果。 近日,我國腫瘤專家介紹了肺癌分子靶向治療藥物研究的最新成果。專家指出,隨著醫學的進步,新的抗癌藥物已能夠延長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更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過去20年,癌癥患者的治療和生存質量得到大大改善,其中44%歸因于新藥的使用。早期確診和創新性藥物的使用意味著更多患者可以被治愈,癌癥晚期患者可以存活更長時間。特別是分子靶向治療這一世界肺癌領域革命性的突破,為化療失敗的肺癌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專家滿懷信心地表示。 一項最新的肺癌分子靶向藥物治療研究,倍受研究人員關注。這項仍在進行的全球規模最大、為時最長,開放性的TRUST研究,探討了分子靶向藥物特羅凱用于二線或三線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口服150毫克,每天一次)的療效。該研究涉及亞洲、中東、歐洲和美洲共59個國家的近1.2萬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亞洲共有7個國家和地區1064例患者入組,我國大陸共有16個中心參加。截止到2007年6月,全球6181例患者的數據報告顯示,其中位總生存期達到了7.5個月;參與研究的各個國家和地區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可反映生存獲益)高度一致(71%~86%),總體疾病控制率達到77%,中國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更高達82%。在藥物不良反應研究方面,6%的患者因皮疹需要減量,其中1%的患者因腹瀉而需減藥,1%的患者由于皮疹和/或腹瀉而中斷治療,皮疹出現的中位時間為第8天,腹瀉出現的中位時間為第12天。該研究除證明這一新型靶向治療藥物能顯著延長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生存時間之外,還顯示對各種類別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均有效,可使其得到與化療一致的生存獲益,能延緩其病情的惡化,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且治療簡單、方便。目前,人們正期待著該研究的進一步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rget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